節儉!透視IKEA行銷世界的祕密作者:經濟學人  出處:Web Only 如果你在IKEA買過傢俱,你一定嚐過組裝它們的苦痛。數百萬客戶願意承受這樣的折磨,因為IKE的產品不但好看,而且非常非常便宜。IKEA集團的執行長Mikael Ohlsson表示「我們討厭浪費」,以亮紅色的Ektorp沙發為例,去年設計師找出了更緊密的包裝方法,讓同樣空間可以塞進兩倍數量的沙發,將價格拉低了100歐元,也大幅減低運送時排放的二氧化碳。節儉是IKEA公司文化的核心,Ohlsson認為那可以追溯至公司起源之處,也就是瑞典南部的貧窮地區。IKEA將自己塑造為負有社會使命的綠色企業,營運狀況也非常好,去年銷售成長7.7%,淨利增至27億歐元,讓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IKEA八成的銷售來自歐洲,但強大的品牌和低價,仍讓IKEA安然渡過了危機。數年來一直有人指控IKEA在亞洲使用童工,並購買取自活鵝身上的羽毛。最近IKEA也在俄羅斯爆出醜聞,兩位資深管理者因此下台。IKEA的股權結構並不透明。批評者指出,其結構可以壓低稅金、減少揭露事項,讓創立IKEA的Kampard家族獲得豐厚報酬,而且不會有遭併購的風險。瑞典電視節目揭露了IKEA過去不為人知的股權持有狀況後,公司創立者Ingvar Kamprad表示,這種「節稅」是IKEA低成本文化的一部分,但這麼做實在於IKEA的形像不合。Ohlsson則開始提供更多財務資訊,希望能除去公司透明度不足的批評。Ohlsson強調,IKEA保持私人持有,競爭力會比較強,因為這樣不必每季忙於達到股市要求的目標,可以將重心放在長期成長。Ohlsson計畫於明年將中國展店的速度倍增,接下來幾年還打算在莫斯科再開三間店,也希望印度零售市場開放之後能踏入印度。

yyvroi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瑄: 樂觀來自於行動【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Start to change,Never say never 樂觀產生源源不絕的信心和能量,每一個步驟或挫折,我都會把它當成是一場遊戲,失敗了再來一次,所以無論我做什麼,都能順利完成。如果說,淺笑是一種矜持的表現,微笑是禮貌友善的聯結;露齒大笑展示歡樂與親切,那麼高聲豪放又不間斷的哄笑、狂笑,笑得東倒西歪、笑得瞇眼咧嘴、笑得眾人側目,笑得毫無顧忌又代表了什麼?看到最後一句文字描述,相信不少人會不自覺跟著high了起來。不論妳如何解讀、無所謂我怎麼詮釋,重要的是妳的眼角會悄悄彎起,妳的嘴唇會微微上提,妳的喉嚨會輕輕哼笑,妳的心情會默默飛揚。這是所謂的樂觀嗎?當然不,但它是樂觀的第一步—正面、開朗,發自內在的真誠歡愉,感染給周遭的徬徨人群。想活得精采,先回饋社會本文的主人翁,從事金融工作十多年,同時擔任《新竹市高爾夫球學會》理事長的王瑄,就是這麼一位隨時開懷大笑,散發感染力的正向熟女。魅麗世代的她,是行動派的樂觀主義者,鎖定目標,努力向前,不輕言放棄,不半途而廢。王瑄說。「只要目標是有意義的,mean something,我會想盡辦法排除過程中的障礙,一試再試。」這是「樂觀」嗎?怎麼感覺上這似乎比較偏向「堅持」。王瑄大笑:「這是一種樂觀!因為可以讓我產生源源不絕的信心和能量,每一個步驟或挫折,我都會把它當成是一場遊戲,失敗了再來一次,所以無論我做什麼,都能順利完成。」這話不假。從聯繫這段採訪開始,不論是時間上、地點上,都因為種種因素一改再改,但是王瑄都能夠笑容面對,甚至更動公務行程,配合截稿日期提早返台,只因為希望以自身的經驗,將樂觀的訣竅分享給讀者,並且主動提供能夠讓她感到舒適採訪地點,務使將她最樂觀的一面呈現。「我希望能夠inspire people,很多人認為我從小生活富裕,長大經濟無虞,因此活得樂觀,但我要說的是,樂觀和財富無關!很多人有錢有閒,卻仍活得黑暗無趣。」 看著她認真的表情,王瑄分析起她的樂觀由來。「我們全家都很樂觀,只不過我算是比較外顯的那型,我妹妹則是比較內斂、安靜。」「而父母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很開明,他們從不要求課業成績,但很重視孩子的品德養成,尤其是關注我所交往的同學、朋友。」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也因此對於同輩產生更深一層的關懷。「我很感謝父母灌輸我們正確的人生哲學。」王瑄強調。「因為這使我在做人做事方面,學習著以愛心出發,並且努力把人、把事做大、做好。」「舉個例子來說,我在美國念大學的時候,當時因為預算刪減,使得大學招生名額受限,影響許多年輕人求學的權益,許多學子幾天幾夜排隊,卻因為名額的管制無法選到想修的課程。我看到之後,就把自己的名額讓給了一位黑人同學,而且在校園擺攤連署請願,結果吸收了二萬五千名有投票資格的學生簽名,引起了州政府的重視,特別邀請我到州議會發表演說,表達學生的訴求。」「這讓我學到了start to change,就會create influence,年輕人想活得精采,要從回饋社會出發。」

yyvroi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理壓力2方向,讓你能力更出色作者:杜書伍  出處:Web Only 科技產業由於變化快速、競爭激烈,工作環境也因而充滿高度壓力。由於壓力通常讓人感到不舒服,因而使得人們遇到壓力時,很容易就產生抗拒、甚至逃避的心理。但抗拒、逃避並不能真正解除壓力,唯有思索壓力產生的原因,從壓力產生的根源著手,才能有效地紓解壓力,不受壓力所擺佈。 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壓力可說無所不在。剛換一個新的工作,對新的環境與工作內容不熟悉而感受到壓力;學生考試前,因為無法預知會遇到何種形式的考題,即使準備再充分還是多少會感受到壓力;有些人第一次出國,會擔心趕不上飛機而提早許多時間到機場等候,這也是壓力。另一方面,業績目標無法達成、擔心實力不如對手、家人有問題無法解決、經濟狀況不佳等等,免不了也會產生壓力。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下產生的壓力,其實都有一個相同的特質,就是當一個人碰到一件事而感覺到「我不會」、「我不熟悉」或是「我不確定」時,就會感受到壓力。既然壓力的來源是本身對事物的不熟悉、不確定感,或是對於目標的達成感到力有未逮所致,那麼,紓解壓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去瞭解、掌握狀況,並且設法提升本身的能力。一旦「會了」、「熟了」、「清楚了」,壓力自然就會減低、消除,可見壓力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逃避之所以不能紓解壓力,則是因為本身的能力並未提升,使得既有的壓力依舊存在,強度也未減弱。由此觀之,壓力也可視為一種偵測器,用以測試一個人的能力。同樣一件事情,對不同的人產生的壓力大小也不同,能力較強者,感受到的壓力便較弱。一個人能夠負荷的壓力強度,也因此反映出他的能力高低或對事物的熟悉度。壓力的存在,代表欲達到的標準高於實際情況,而壓力的消除,代表能力較先前提升。反過來說,一個人一旦感受不到壓力的存在,不但並不可喜,反而要特別小心。因為這表示在能力提升與個人成長上,少了一股相當重要的動力來源,這樣的環境雖然安逸,但是卻無助於成長。就此而言,壓力的存在有其正面意義,人不應該害怕、排斥壓力。從組織的角度來看,既然個人感受到的壓力強度與能力、熟悉度有關,那麼,在工作場合當中產生的壓力就不至於真的把一個人壓垮。即使壓力大到個人無法承受,也還有能力較強的主管可提供協助,此壓力對他而言相對較輕。如此拾級而上,倘若到了總經理、董事長處仍無法解決,便只能克服多少困難算多少。事實上,壓力的產生與紓解並非全有與全無,而是漸進式地增加或減輕。在尋找解決方法的同時,個人的能力也隨之提升,相對地,壓力便減輕了,這代表一種改善與進步。瞭解壓力的本質之後,在面臨壓力時,就不致慌了方寸、亂了手腳,也只有想不開的人才會被壓力壓垮。個人紓解壓力的方法可以從兩方面著手,在心裡層面上,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壓力,如前文所述,壓力的存在是正常現象,並非一種負面的狀況,而且生活、工作之中,壓力無所不在。對於一個積極進取的人而言,面對壓力時可以自問,「如果沒做成又如何?」這樣的想法並非找藉口,而是一種有效紓解壓力的方式。但如果本身個性較容易趨向於逃避,則應該要求自己以較積極的態度面對壓力,告訴自己,適度的壓力能夠幫助自我成長。另一方面,也要隨時切記,壓力過大時要尋求主管的協助,不要意圖一個人就把所有壓力承擔下來。主管則除了要瞭解壓力的成因,藉以幫助員工調適之外,同時也應該瞭解個別員工的性格,以及壓力同時也兼具幫助個人成長的作用。遇到員工前來尋求支援時,能夠適度地拿捏協助員工的方式與程度,藉以避免部分較消極的員工養成只要一遇到壓力,便將之轉移給主管解決的習慣。年輕的員工由於工作、社會閱歷較淺,因此更加容易產生壓力,此時應該積極地練習如何克服壓力,在此過程中,也加速了個人能力的成長,勝任既有的工作職掌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職位上的提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時候也可以適時地給予自己適當的壓力,來幫助自己成長。此時必須切記的是,幫助成長才是真正的目的,以避免自己一味地設定過於高遠的目標,陷入過大的壓力而得到反效果。聯強也有兩項重要的制度有助於個人的壓力管理,即月報制度與職能衡量制度。透過月報的過程,讓員工學習整理分析的方法,培養規劃分析的能力,並藉此從工作中尋找可改善之處,以提升其專業程度。只要能力不斷提升,既有的壓力便會不斷減輕。儘管還是會有新的壓力產生,但因為員工的能力不斷提升的情形,新的壓力同樣可以被逐步減輕。至於職能衡量制度,則是讓員工定期客觀地評核自己,感知自己在不同能力面向的火候成長,以及相對於過去是否能處理更大範疇、更高難度的任務;透過定期地比較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感知到過去曾經帶來壓力的事情,如今已經可以應付自如了,而從中感受到成長的收穫與喜悅。

yyvroi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所得資料 5月開放查詢【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報稅前要先掌握自己的所得資料,今年5月1日至5月31日綜所稅申報期間,國稅局同樣提供查詢所得資料的服務,納稅人可利用網路查詢,或親自前往國稅局、稽徵所臨櫃查詢,但是,今年臨櫃查詢所得資料,必須出示新式身分證。台北市國稅局說明,綜所稅所得資料查詢範圍包括納稅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所得,想要透過網路查詢所得資料的納稅人,必須先向內政部申請「自然人憑證」或取得財政部核可的19家「金融憑證」。然後使用「綜所稅電子結算申報軟體」,再上網連線到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http://tax.nat.gov.tw),就可查詢、下載95年度綜所稅所得資料。如果無法上網查詢所得,納稅人也可以到各地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及服務處,臨櫃查詢所得資料,而且不限戶籍所在地的國稅局,可以就近跨區查詢。不過,臨櫃查詢所得資料時,應出示身分證正本供國稅局核驗,並由國稅局列印載有申請人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號碼、戶籍或通訊地址、聯絡電話及申請日期之申請書,經申請人簽章後查詢,納稅人即可取得所得資料書面文件或電子檔。如果納稅人沒有時間到國稅局查詢所得資料,也可委託他人代為查詢,但受託人需出示自己的身分證正本、申請人的「委託書」或「授權書」正本及申請人的身分證正本,國稅局查驗無誤後才可查詢;若受託人所出示的身分證為影本,則必須由申請人或受託人切結與正本相符,並交由國稅局將影本留存備查,才可查詢。納稅人自國稅局取得的所得資料檔,不僅可做為報稅參考,如果選擇以「身分證號碼+戶號」進行網路申報,還可以直接將所得資料檔匯入,不用再逐筆登錄所得資料。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二維條碼申報者,今年起將無法匯入自國稅局取得的所得資料檔,也無法讀取簡易認證網路申報(即身分證號碼+戶號)的申報檔,必須自行逐筆登錄所得資料。但是,綜所稅所得資料查詢範圍以扣(免)繳憑單、股利憑單、緩課股票轉讓所得申報憑單、信託財產各類所得憑單為限;因為有些資料來不及歸戶,而且屬於執行業務所得的各類所得扣繳憑單、非屬扣繳範圍的所得(如租賃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等)及依最低稅負制規定應計入基本所得額的所得資料等,都不包括在內。台北市國稅局強調,納稅人上網或至國稅局臨櫃查詢到的所得資料,只是申報綜所稅時的參考。若有其他未列入查詢範圍的所得,還是要誠實申報;如果有短報或漏報情事者,仍會被補稅甚至罰款。【2007/04/25 星期三  自由時報/C2/錢線新聞】 

yyvroi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外就醫費用 可附證明申報扣稅■記者鄭琪芳記錄整理 Q:台南市林先生問:我的女兒在國外唸書,去年曾因病在國外就醫,這筆醫藥費用可否在今年申報綜所稅時列舉扣除?A:財政部賦稅署答:納稅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的醫藥及生育費用,不論是在國內或國外(包括中國)就醫,都可申報列舉扣除。  但是,必須取得公立醫院、公務人員保險特約醫院、勞工保險特約醫療院所、全民健保特約醫院及診所或經財政部認定會計紀錄完備醫院的醫療證明、單據正本等,而且必須先扣除保險理賠金額,再申報列舉扣除。因此,林先生今年申報綜所稅時,如果將女兒申報為扶養親屬,而且報稅時選擇「列舉扣除額」,女兒在國外的醫藥費,就只要取得國外就醫的公立醫院、國外財團法人組織之醫院或公私立大學附設醫院所出具的醫療證明,就可以申報列舉扣除。不過,納稅人在國外就醫所涉及的「旅費」、往返「交通費」等,並不包括在「醫藥費」的範圍,因此,不能申報列舉扣除。【2007/04/25 星期三  自由時報/C2/錢線新聞】 

yyvroi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賠浮濫 強制車險被盯【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有鑑於強制車險理賠有浮濫情形,金管會要求產險公會全面稽查各產險公司的強制車險業務,今年特別指派「強制車險特別補償基金」加入產險公會的聯合查緝小組,以求更公正地調查各公司是否有問題理賠情形。若產險業都守法,不浮濫理賠,強制車險保費應該有降價的空間,全台700萬輛汽車、900萬輛機車的駕駛人,都將可以因此受惠。以自小客車為例,目前保戶一年保費約1,900元。強制車險實施八年多,採取公辦民營的方式,由國內產險業者來承做,但為避免弊端,產險公會若干年前就已經成立聯合查緝小組,由所有會員公司交叉檢查的方式來監督彼此。金管會官員表示,所謂的弊端,主要是任意車險損失灌入強制車險中,以及車險損失費用如何分攤等問題,還有強制車險的準備金是否按照規定來使用等。政府自87年實施汽、機車強制險以來,投保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年保費收入達182.75億元。保險從業人員指出,移花接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刻意調整車禍受害人殘廢等級,強制險多理賠的金額,巧妙地運用在任意第三人責任險中,以降低保險公司商業險的損失率,保險盈虧等於由汽、機車族分擔。據了解,金管會今年特別去向聯合查緝小組「致意」,以表達對查緝強制車險的重視,並請特別補償基金也加入查緝小組。特別補償基金是為了強制車險而特別成立的組織,主要是賠償遭到肇事逃逸的車禍受害者,每年的補償金額約新台幣5億元。相關人士表示,若一直由業者自己檢查自己,恐怕會有相互維護的情況,但如果有特別補助基金加入查緝小組。對於強制強制車險浮濫理賠的問題應該有很大的幫助。金管會表示,聯合查緝小組將針對所有產險公司來稽查,不是只針對某些家。當然有些公司如果理賠數字比較差,會成為首波稽查的目標。金管會已在上周發動「ABC專案檢查」,突襲檢查新光產險,並帶走大批強制險理賠資料。今(24)日還會檢查第二家。 【2007/04/24 星期二 經濟日報/B2/保險人生】 

yyvroi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勞保殘廢老年給付 身故後遺屬仍可領■記者 陳芝艷  在一般商業保險中,被保險人如果申請殘廢給付後卻不幸身故,即使是家屬也無法從保險公司拿到這筆殘廢給付,不過如果被保險人申請的是勞保中的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之後即使身故,遺屬還是可以請領得到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根據勞保條例第21條的規定,被保險人死亡前請領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經勞保局認定應給付,可由被保險人的遺屬承領。不過勞保中有「老、死擇一」和「死、殘擇一」的限制。勞保條例施行細則第81條就明定,被保險人身體殘障不能工作,申請殘廢給付後死亡,其受益人得擇領死亡給付或殘廢給付。也就是如果被保險人身故後,遺屬原本可以領取勞保死亡給付,但如果被保險人身故前,已符合領取老年給付或殘廢給付的資格,死亡後,遺屬可能會認為有兩筆給付可領,但依勞保條例的規定,遺屬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給付請領。至於遺屬要選擇哪一種給付請領,可自行視何種給付的金額較多來決定。舉例來說,小明(化名)月投保薪資屬勞保最高一級4萬3,900元,如果小明符合勞保殘廢給付標準表的第一級,可拿到1,200天(四個月)的殘廢給付,也是勞保殘廢給付最高天數,那麼可拿到175萬6,000元的殘廢給付;之後小明因普通傷病身故,如果遺屬要請領死亡給付,可請領到30個月,也就是131萬7,000元的給付,這時選擇請領殘廢給付,遺屬可以多領到43萬9,000元。【2007/04/24 星期二 經濟日報/B2/保險人生】 

yyvroi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